引佛經喻兩岸 洪秀柱: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步入會場,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握手歡迎。(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廈門6月18日電(記者 高易伸)身穿紅色套裝、黑色長褲出席第九屆海峽論壇大會的中國國民黨主席今日致詞表示,海峽論壇是兩岸最重要、最具民間交流的盛會,特別是兩岸官方往來中斷之時,我們在這裡卻感受到兩岸人民對促進交流的活力與熱情。她除欣慰之外也彷彿在迷霧中看到希望。洪妙引佛經喻兩岸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兩岸目前狀況看似晦暗,但只要我們為和平點燃心燈、堅定力行,她相信可以“一燈抵千燈、燈燈相映”,必然能破除黑暗讓兩岸未來重建光明。  

洪秀柱在卸下中國黨主席主席之前決定出席這次以民間基層交流為主的海峽論壇,打破國民黨過去只由副主席身分參與論壇的往例。洪秀柱進場受到全場嘉賓熱烈鼓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也站置定點伸出手來歡迎。洪秀柱全場談話獲得熱情掌聲。  

洪秀柱表示,自己第三次出席海峽論壇盛會,不論她個人在台上的頭銜是什麼,期待為兩岸和平志業打上深厚基礎的理念不變。大家都知道100年前孫中山先生創建中國國民黨地目的就是為求中國自由平等、富強康樂,舉辦多年的海峽論壇亦是基於同樣理念,希望藉這個交流平台,讓兩岸人民共聚一堂,貢獻我們不同的經驗,蒙求彼此更好的發展。  

洪秀柱說,無論現在橫梗在兩岸間的問題有多麼讓人無奈,但我們都衷心祝願今年海峽論壇所有與會者者都收穫滿滿。遺憾的是我們必須坦承目前國民黨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去年國民黨丟掉執政權,至此之後遭逢一連串的打擊讓國民黨舉步維艱。然而我們更關心台灣迷失而可能產生的危機,以及從認同錯亂衍生出走向的混亂與擺盪。坦白說,兩岸問題不應解決,對大陸發展的影響也許沒那麼大,可是對台灣影響確實極為深遠。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請洪秀柱入座,海峽論壇大會也將開始。(中評社 高易伸攝)

   洪秀柱回憶,一甲子前的國共內戰造成兩岸間彼此的仇視對立。物換星移,上一代的仇恨早就已經煙消雲散,大陸快速崛起與進步,事實上已使兩岸間物質生活已沒多大差異,有形的差距逐漸縮小,事實上上某些 發展,例如支付寶、互聯網、高鐵輸出與影視發展等,大陸已比台灣更為領先,加上兩岸同文同種多年交流密切往來,照理應越走越近越親。遺憾的是近年來兩岸心靈的距離似乎更為遙遠,年輕世代之間甚至存在新的隔閡與誤解,這些非預期的發展讓我們非常憂心。  

洪秀柱指出,過去兩岸曾經為內戰付出慘痛代價,我們絕不能再讓下一代重蹈覆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苦心積極宣揚理念,期待喚醒更多的民眾,為本黨兩岸政策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且為兩岸和平工程立下一塊礎石。我們認為到現在兩岸依然存在的政治敵對狀態,以及由此所帶來兩岸種種的問題,我們必需要徹底解決,這是國共兩黨的政治菁英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洪秀柱重申,去年中國國民黨全代會上我們排除萬難通過了和平政綱,宣誓反對“台獨”的堅定立場,我們更提出深化九二共識,希望徹底能夠解決1992年來沒有能夠解決的問題,讓兩岸在彼此政治定位上,達成根本的共識。她認為唯有如此,兩岸才能跨越敵對放下武力,走向真正的和平,也唯有在政治定位問題上獲得解決,兩岸關係才會有攜手並進、共創榮景。  

洪秀柱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相信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作為中國國民黨的忠貞黨員,我們相信中山思想是當代中國應走的道路;作為兩岸一分子,我們更相信兩岸的和平與合作是我們現階段必須追尋的目標。因此她擔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任內成立了孫文學校,希望能夠為台灣、兩岸、全球華人深耕中華文化,弘揚中山思想,為創造兩岸融合而努力。然而,現實危機總是會不盡如人意,但是在逆境中才能淬煉出鋼鐵般的意志。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出席第九屆海峽論壇並發表演說。(中評社 高易伸攝)

   洪秀柱引用宋代詩人鄭思肖詩句表示,“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她個人一生為理念、為黨國奮鬥的心志永不放棄。她感性表示,很快地她將卸下職務,相信本黨繼任者的智慧,以及對台灣未來兩岸發展的使命感,了解這條和平之路,才是解除兩岸困境的最好途徑。  

洪秀柱衷心祝福新的接棒者,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在這條道路上一切並肩同行,精進不懈,中國是一個重視文化血脈、不能忘本的民族。在台灣絕大多數台灣的先祖輩當年渡過險惡的黑水溝,到了台灣生存發展、開展散葉,但是血緣是無法割裂的,我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一生在台灣奮鬥。有句話說“父母埋骨處、便是家鄉。”  

洪秀柱還說,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近代中國的苦難以及復興中華的理想。未來相信兩岸中國人都會共同攜手昂首闊步,一起為世界樹立新典範與驕傲。期待有朝一日在和平之光的引領下,我們兩岸終歸一家,中華民族永遠毅力21世紀將是兩岸和平實現的新世紀。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