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三分「脾氣」,毀了孩子的七分人生!

父母的三分「脾氣」,毀了孩子的七分人生!

(圖片翻攝自:421f.com)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愛發脾氣,

有時候發了脾氣,孩子還是不聽話,

就激發出家長更大的脾氣....

陷入惡性循環。

本以為發發脾氣孩子就會乖一點聽話一點,

可往往是家長脾氣越大,

教育效果越差,事與願違。

你可知衝孩子發的三分脾氣,

會給他的人生造成七分傷害?

父母的三分脾氣,

讓孩子懷疑自己不被愛

有一次朋友來家裡做客,

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

我聽聞朋友給孩子斥巨資報名了一個國際英語課程,

這筆開銷對他們家可不是小數目,

但她為了孩子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就感嘆的對小朋友說:

你有沒有感覺你爸爸媽媽很愛你呀?

誰知小朋友怯怯地說:

嗯,爸爸媽媽應該是很愛我的....

我打趣到:

不是應該很愛你,是真的很愛你才對!

誰知小朋友不依不饒:

他們凶我的樣子你又沒看見....

聲音雖小,卻字字清晰,

一時間大人們都有些尷尬。

一個常常對自己擺臭臉的人

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

每一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常常沖孩子發脾氣的父母,

給孩子的印象是總皺著眉頭瞪著眼睛。

一個常常對自己擺臭臉的人

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

孩子無法給出確切答案,

我想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吧。

在孩子的心裡,愛是微笑是溫柔,

難怪家長的三分脾氣會讓

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了。

父母的三分脾氣,

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其實不光父母深愛著自己的子女,

孩子也都同樣很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他們也想做些什麼讓爸爸媽媽開心一下。

可是碰上愛發脾氣的家長,

孩子會發現自己做什麼錯什麼,

總是被凶。

有次親子聚會的飯局上,

大家在暢聊之際,

有位媽媽不小心碰倒了自己面前的湯碗,

湯水把時髦的衣服弄濕了大片,

家長們紛紛遞紙巾過去,

在場的小朋友們也都停止了嬉鬧。

突然她的孩子往包廂外跑去,

她看見了大吼道:琴琴,回來!

沒看見媽媽衣服都濕了,

你還瞎跑,就不能讓我少操點心!

5歲的孩子著急的吞吞吐吐的說,

我想找服務員....給媽媽拿紙巾。

這位媽媽原本是因為自己把漂亮衣服弄濕了,

惱怒之下就把火發在了孩子身上,

可誰知孩子竟做出了這麼貼心的舉動,

讓在場的家長們都十分動容,

這位媽媽也有些羞愧自責的底下了頭。

後來大家還是繼續享受party,

可是那位叫琴琴的孩子一直坐在角落裡,沒有玩鬧。

她一定很委屈和不解:

自己想要幫媽媽,為什麼會被媽媽罵?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事,

是孩子獻給我們家長的「心意」!

可是都被大人關注錯了重點,

我們非但不表揚孩子體貼,

反而曲解孩子衝孩子發脾氣:

「哎呀,

你倒杯水都能灑到外面,

這眼睛是怎麼長的?」

「讓你今天把草莓吃完怎麼不聽,

我買那麼貴,你就這麼浪費錢的?」

每當這種時候,我們也許應該想一想,

孩子沒準是覺得媽媽累了,

想給媽媽倒杯水,

卻力弱沒有拿穩水瓶;

孩子也知道草莓很好吃,

所以想給媽媽留一點,

結果卻被媽媽責怪....

你的三分脾氣讓孩子

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越來越自卑,

你卻還抱怨孩子啥都不會。

有多少天才少年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裡,

一輩子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父母的三分脾氣,

讓親子關係「疏離」

親情原本是這世上最溫暖、安全的感情,

可是很多父母硬是用自己的三分脾氣,

逼著孩子和自己疏離。

我有個朋友是女強人,

在單位她是說一不二的領導,

能力強脾氣大,

部門管理常年被評為先進。

可回到家面對孩子的時候,

她竟也用起了在單位的那一招:

期望通過自己大發脾氣,

促使孩子做的更好。

結果10歲的孩子受不了

這個總是沒有好臉色的媽媽,

竟留下一紙書信,離家出走了!

信上只有一句話:

我不是你的員工,我不回來了,不要找我。

這可把她急瘋了,趕緊報警幫忙尋找。

三天後在小區後面那條街的網咖

找到了面容枯槁的兒子,

她又氣又心疼地要帶兒子走,

兒子卻說什麼也不跟她回去,

還說自己寧可餓死在網咖裡。

後來是在警察的調解下,

她才把兒子帶回了家。

她常抱怨前夫狠心,

離婚留下他們母子,

也常抱怨孩子都快上初中了還不懂心疼自己,

覺得很委屈。可她也不想想,

自己總是一言不合就衝孩子發脾氣,

這樣的家長能培養出貼心的小棉襖和充滿愛心的暖男嗎?

父母的三分脾氣,讓孩子更叛逆

我上初中的時候,

班主任有次在班會上有感而發,

說自己的孩子脾氣倔,

就像班裡那幾個屢教不敢的壞孩子。

老師說自己有次發脾氣罵孩子,

孩子就像劉胡蘭那樣反瞪著她;

她很生氣,把孩子反手壓在床上,

問她你錯沒錯,

孩子依然扭過頭來反瞪著她。

老師實在黔驢技窮了,

憤怒地對孩子大喊一聲:

你就不能讓媽媽高興點嗎?

女兒大聲回敬說:

「我不知如何讓你高興,

就知道如何讓你不高興!」

她當時感覺內臟都要氣得出血了。

在我當了媽後,回想起這個小例子,

十分能體會那種一口老血噴出來的感覺,

想必老師當時也是難以釋懷。

孩子每天都在長大,

他會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你的三分脾氣,對青春期的孩子

只會加重他的叛逆

叛逆的孩子往往會做出

許多另家長和自己都後悔的事情,比如:

你越是叫我好好學習,我越是吊兒郎當;

你越是管我,我越是飛揚跋扈;

你越是讓我往東,我就偏要往西!

結果就是知識沒學好,

還養成了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在社會中到處碰壁舉步維艱。

我有很多朋友都感嘆過,

自己當時不和媽媽對著幹就好了,

但是當時的他們只是個孩子,

叛逆是每個青春期孩子必過的一個坎。

所以專家才建議:

在孩子的青春期裡,

請母親們控制好脾氣,

哪怕您也正處在暴躁的更年期。

因為你的三分脾氣,

不僅傷了自己的身體,

更是讓孩子叛逆的偏離了軌道,

錯過美好人生。

父母的三分脾氣,

會在孩子身上延續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愛發脾氣的父母,

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

敏感、脆弱又好鬥,

孩子長大後也會脾氣暴躁、

多疑苛刻,讓人難以親近。

脾氣很差的人,

童年經歷往往有兩個特徵:

一是身邊有個愛發脾氣的人,

二是內心常常有委屈感。

正是童年時代的這兩種遭遇,

埋下了壞脾氣的隱患。

愛發脾氣的父母需要先反觀自身,

是不是因為有一位愛發脾氣、擺臭臉的親人,

所以自己處理起問題來缺乏彈性,

一言不合就動怒,

總把氣氛搞得緊張兮兮。

正如蒙台梭利言:

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如果父母們已經意識到發脾氣是多麼傷人的一件事,

就不要再讓孩子成為壞脾氣的犧牲品!

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

「父母」的問題,

我們找借口說是因為孩子冥頑不靈惹自己生氣,

發脾氣都是迫不得已,

但是據我所知很多父母發起脾氣來根本停不下來,

有時甚至從簡單的教育孩子幾句變成了一種對生活的發洩。

你看,我們不反省自身的問題,

卻打著愛的旗號去修理孩子,

孩子得多委屈!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

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

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

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

發脾氣傷了自己身體,更

傷了孩子的人生和初心!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脾氣,

現在還不算晚

控制不好情緒,談何掌控人生

心理學研究發現,

「表露情緒,可以強化情緒。

抑制情緒,則會削弱情緒。」

這就是說,人的情緒有互動性,

投射出去的情緒往往會反彈回來,

每一次反彈都是強化。

好情緒有好強化,壞情緒有壞強化。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變成「好脾氣」,

就要讓「好脾氣」不斷和我們相逢,

盡量不讓壞脾氣出來露臉。

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換種溝通方式,

繞開「壞脾氣」的坑

看到孩子做錯事,

不要先急火攻心,

永遠記得他還是個孩子,

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經歷,

你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做的更好。

把將要出口的話先審視一邊,

確定這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嗎?還

有沒有更好的語言,

讓孩子既懂得了道理,

又明白媽媽還是愛自己的。

總之要和孩子多溝通,

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

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

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沒有脾氣的胸腔,

才能裝滿溫暖和愛

就好比裝滿水的碗,

無論再放進什麼都會溢出水來。如

果胸中只有一腔怒火,

那孩子就只有點火的份,

無論怎麼做都會惹到爸爸媽媽。

想要有好脾氣,必須在胸中裝滿溫暖和愛,

看到孩子做錯事,才能不再大發雷霆,

而是陪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

這樣做不僅省時高效,

也建立起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會更加信任家長,

家庭氛圍也變得溫馨甜蜜。

培養孩子成才的方法有千千萬萬種,

毀掉孩子往往只需要一個壞脾氣的家長。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和家庭希望,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修煉出好脾氣,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一個美好的人生!

(文章來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