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貓在很久之後再見到主人不會像狗一樣激動?

每一位貓奴,當然包括我,都特別想知道天天伺候的貓大人是否依賴自己,於是,來自林肯大學的Daniel Mills教授決定以此作為研究主題,借科學實驗了解貓對主人的依賴程度有多少。

可是結果,另俺,多多少少有點失望。一起來看。。。

Daniel Mills教授最感興趣的是,人類如何定位自己和貓之間的關係,反過來也成立。

Daniel Mills教授認為,主人在和貓相處的過程中,往往傾注大量的感情,但這不代表貓也是同等付出,因此他決定展開研究,想了解貓怎麼看待跟人類關係的定位。

先說明,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就有個著名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是用來研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被測者帶著孩子來到陌生的情境室,孩子在媽媽的陪伴下,勇於探索未知的空間與角落。

但當不認識的陌生人也踏入這個情境室後,不曉得如何面對陌生人的孩子,會選擇到媽媽的身邊尋求安全感;後來媽媽趁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情境室,孩子顯得手無足措,直到媽媽回到情境室,孩子便立即來到媽媽的身邊,牢牢地依偎著。

後來心理學家得出一個結論,孩子對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感。於是,Daniel Mills教授的團隊決定以此實驗為藍本,進行改編。Daniel Mills教授先以狗狗為對象,進行了這項實驗。

接著,主人趁狗狗的注意力被陌生人分散時,偷偷離開情境室。

狗狗發現主人不見了,像個孩子一樣顯得坐立難安,來回不停地在情境室走動,甚至來到門前。

當主人打開門,再次走進情境室時,狗狗熱切地迎接主人,十分激動,就像70年代以孩子為實驗主角的測驗結果一樣,孩子對媽媽依賴,而狗狗依賴主人。

這種依賴感顯示,小孩和狗狗都將某個個體視為撫慰、快樂、以及安全感的來源。

接著就是Daniel Mills教授團隊真正想要進行研究的主角:貓。

當貓咪從外出籠中走出來後,實驗正式開始。

Daniel Mills教授要求主人和陌生人對貓熟視無睹,無視它的存在。Daniel Mills教授認為,如果貓也是一種會依賴人類的寵物,那麼它應該會像小孩、狗狗一樣去親近自己最熟悉的人;以主人作為基準點來探索這個情境室,雖然四處走動,但也會不時地回到主人身邊。

沒比起去親近主人,貓似乎對陌生人也有莫大的興趣。

這樣的行為結果表示,貓咪並不會視主人為參照點,而是有自己的想法,生活重心不會像狗狗一樣繞著主人轉。

後來主人同樣離開了情境室,貓雖然知道主人即將離開這個空間,卻依然走向陌生人。

在沒有主人的情境室裡,貓和陌生人相處融洽。

即使主人再次回到情境室,貓依然對主人不理不睬,繼續和陌生人玩耍。

Daniel Mills教授總共研究了20隻貓咪,結論讓廣大貓奴失望了:那就是貓咪其實不如人類所想像的那麼需要主人。

儘管主人深愛著貓,但對貓來說,眼前這個每天幫牠鏟屎除尿的人類,不過是個生活資源的提供者,而非安全感的來源;也就是說,眼前的人類不過就是個奴才,是專門來伺候它的,而不是它得到安全感的來源。

因此Daniel Mills教授提出一個結論,他認為貓和主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種安全型的依賴關係,主人愛貓的這份感情是無庸置疑的,而且主人也深信貓也是深愛著他的,但實際上貓是怎麼想的,可就很難說咯。。。

但是作為資深鏟屎官,我在想,這份研究數量也太少了吧。。。

至少要研究成千上萬隻的貓後再下結論才比較客觀吧;

難不成,貓本來就是一個個性獨立的寵物,與其說貓依賴主人,不如說是主人比較依賴貓;

或許,是不是你愛貓、貓也愛你,這樣就足夠了呢?

各位貓奴你麼又是怎麼想的呢?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