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在我們中國的史記裡,記載的人物一般都不是普通的泛泛之輩,被載入史記裡的小人物正常是沒有那個資格的,其中有一個小人物叫隗順,因為冒死替岳飛收屍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所以被史記記載下了,但他也沒能列入正史之中。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可是在正史裡,有一個乞丐卻被列入了正史,以乞丐身份被寫入正史之中,這在歷史裡是少見的,也是唯一列入正史的乞丐,這個行乞丐38年,先後建立起三處義學,給無數的窮家子弟免費提供了教育!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乞丐到是誰呢?是什麼原因記他能夠被能被史家立傳傳世?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他就是武訓,原名叫武七。出生於貧窮農家,七歲就沒了父親,7歲喪父,只能靠乞討為生,沒有求學的機會故大字不識。訓字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後人就一直稱他為武訓。那麼,是什麼原因,什麼經歷讓他一個乞丐有著如此之宏志呢?

讓武七有著如此之想法和志向的,是因為他在當傭工時曾吃了大虧。而這個虧就是因為雇主欺負其文盲,不支付其三年工資,武七不服與雇主爭辯,不僅公道沒有討到,還被反誣並遭毒打。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當時的武七氣得當場差點暈死過去,大病了一場。病癒之後,武七就決心行乞興學,讓窮人的孩子不再吃這樣的虧。

在咸豐九年,21歲的武七開始了他的宏偉計劃。他開始到各地去行乞,雖然行乞的日子,並不好過,一身破爛和髒亂,並他仍很快樂,感覺他的離夢想很快就要實現了。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除了當乞丐之外,其他一切能賺錢的活兒,有機會他就會去賺,當信史也、做媒紅等。這樣的日子,持續幾年下來,他已經走遍了大江南北等地。

武七經過多年的辛勞,已經存不少的錢,為了方便存放那些錢,他去尋求舉人楊樹坊的幫助,起初舉人是拒絕他的,但最終楊樹坊被其感動,答應幫他存錢之外,還要助他辦學。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到了武七49時,他的財富可以說達到了富甲一方了,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光緒十四年,他辦了第一所義學。

這所名為“宗賢義墪”的義學學校見證了他的理想終於實現了!這三十年的苦沒有白受!任教的老師他親自去中跪請有學問的,然後去貧寒的人家請求他們的子女去上學,一切費用全免。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雖然以目前的情況,武七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但他沒有,依舊不辭辛勞,過著簡樸生活。而且每逢開學第一天,他都要先拜老師,次拜學生,對於老師非常的尊重和重視,絲毫都不敢怠慢老師,同時也希望老師全身心的教學,做得更好。他的行為,感動了老師,也提高了學生的覺悟。

光緒十六年,武七辦了第二所義學。過了六年,他靠自己的積蓄和臨清官紳資助下,辦起了第三所義學。就這樣,他從立志開始就一直投身於辦義學這路,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不娶妻、不置家,全身心置力辦義學。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山東巡撫張曜得知武七的義行,當及召見於他,對於讚賞無比,捐了錢並給予承諾,且賜名為武訓。同時還奏請當今聖上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武訓的義行更是轟動朝野,從此武訓聲名大振。

公元1896年4月23日,武訓病逝,享年五十九歲。出殯當日,10萬鄉親為其送殯,鄉民落淚,師生們更是哭聲連綿,葬於堂邑縣柳林鎮崇賢義塾的東側。

中國有一乞丐,一生乞討只為一個目的,死後10萬鄉親為其送行

武訓的義行乃天下之大義,他的事蹟感動無數的人,後人們一直不忘他的功德,光緒皇帝也對他進行嘉獎,馮玉祥更是稱其為“千古奇丐”,給世人們留下無盡的念想。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