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都學什麼?這個答案很全面(轉給家長)

孩子在幼兒園都學什麼?這個答案很全面(轉給家長)

一對母子的對話

家長:今天幼兒園過的好嗎?

孩子:好。

家長:開心嗎?

孩子:開心。

家長:都學什麼了?

孩子:唱歌。

家長:學寫名字了嗎?

孩子:沒有,某某老師說了,幼兒園不交寫字。

家長:( ⊙ o ⊙ )啊!

聽後家長就在想,難道幼兒園不教寫字嗎?那幼兒園在教什麼?

  幼兒園的目標不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而是是保育的同時,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在語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

  在幼教領域,我們老師有個共同的話題,就是現在純真、善良、厚道的孩子越來越少,而精明、功利、刻薄的越來越多;家長對學前教育、幼兒園教育沒有真正的了解。現在的家長對老師要求很高,對孩子要求很高,惟獨對自己沒有要求。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均為課程

  這種課程的設定,是根據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幼兒對一切事物的興趣、習慣、良好的性格(逐步從自我為中心中走出來、自信、樂觀,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而知識上的要求是追求知識的廣度而不是深度。

  我們許多家長認為“上課”是學習,那你對學習的理解太狹窄了,上課是獲取更多的是知識的學習,生活活動所獲得的行為、生活、衛生等習慣上學習。“學習做人、學習生活、學習交往”這些才是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內容,請家長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堆積,忽視孩子其他的發展。不同的學習形式、學習內容保證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身心和諧、心智平衡地發展。

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什麼?

  學習做人:在幼兒園裡孩子們要學會了禮貌、學會自控、學會分享等等。進了幼兒園,孩子知道向老師問好,課堂上知道聽老師的口令,知道老師上課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裡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說話。

  學習交往:其實,許多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教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伙伴之間的沖突。孩子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麼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長大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呢。

  

  學習生活:在家裡,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紐扣、梳頭發、拿玩具,總是會忍不住上去幫一把。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對這麼多小朋友做這樣的關照,他們會要求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裡穿好衣服,要求他們在多少時間內到教室外邊排隊。孩子在幼兒園裡學會了自己穿鞋,開果汁瓶蓋,知道上了洗手間之後要洗手。這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給了孩子相當的自信,也給爸爸媽媽莫大的方便,你帶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幫著他了。

學習適應環境: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說孩子小,但幼兒園也會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學會尊敬老師: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誇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學會獨立生活:

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將來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經歷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將來成長的路上不至於脆弱無助而變成可憐的人。

學習照顧自己:幼兒園生活,本身就是讓孩子去學習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點的小事,比如說早晨起來怎麼穿衣服和襪子,吃飯時怎麼拿筷子,吃完飯後怎麼去刷牙,大便之後怎麼擦干淨小屁股……所以說,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這些生活點滴就是要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學會保護自己:孩子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時喝水時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險動作的游戲不要參與,感覺到危險的時候要學會喊老師相救。在幼兒園之外找不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讓陌生人把自己帶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給的東西。要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總之,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學習關心別人:幼兒園的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煉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關心別人,其實也算是關心自己。這個層面的意思,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但是,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就是讓孩子了解關心與愛護,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相當必然的一項前提條件。

學習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其實跟關心別人的感覺差不多,有著同一種的解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可是,這一意義,孩子至少要等到長大以後估計才能真正的懂得。但是,引導孩子在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學會伸出手去幫助自己能夠幫助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慢慢去體會,真誠地給予別人及時恰當的幫助, 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寫在最後

親愛的家長

如果您能學會對孩子

“舍得讓孩子吃虧”

舍得讓孩子受苦”

“舍得讓孩子受教育” 

“舍得讓孩子自己成長”

你會發現

孩子比在家裡的時候

乖多了,能干了

各方面能力也提高了

有相當的自信心了

再也不需要爸爸媽媽

時時刻刻關注他、幫他了

讓我們家園攜手

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

健康、快樂、和諧

自由的學習環境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