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多年的問題,每個人一定都會遇到的「幽靈塞車」其實是發生了這件事...

塞車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壅塞的交通除了給生活帶來不便,還容易引發人們焦躁和憤怒的情緒,而如今,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了我們緩解塞車現象的一種新方法。

你是否遇到在開車時前方為何停下來,以為發生事故之類的,但到後面卻又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所謂的幽靈塞車又到底是什麼呢?

「解決塞車的簡單方法!?」短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關於塞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小知識。

▲ 完整動畫解說,附有詳盡的中文字幕

為什麼會塞車?

塞車有很多原因形成,排除路面施工等一些突發或特殊情況,有以下幾點可以解釋:

1、紅綠燈是造成交通擁擠的最主要原因。等待紅燈排隊的車輛有一個各自加速的過程,因為沒有同時加速,所以車與車之間就存在間隔。實際上降低了所有車通過紅綠燈的效率。

愛范兒配圖

2、司機開車分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現在「手機依賴症」在社會中蔓延。在等待紅燈變色時玩玩手機,而轉為綠燈時就很容易發現不了,當後面的車龍喇叭狂響才能回過神來。

愛范兒配圖

3、幽靈塞車現像是交通堵塞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在擁擠的道路上,很可能僅僅由於某個駕駛急煞車、突然變換車道或者超車,造成短暫的停頓,就會在這輛車的後方引發一連串的堵塞。

就像是道路撞上幽靈一樣發生了塞車,哪怕第一輛車停下來後只需要 2 秒鐘就能啟動,可是到最後一輛汽車啟動時,所需的時間可能就要幾十分鐘了。

愛范兒配圖

如此令人頭疼的塞車現象,究竟怎樣才能緩解?

自動駕駛汽車可大大緩解塞車情況

據 Popular mechanics 報導,根據數學專家 Benjamin Seibold 對交通狀況的數值模擬,幽靈堵塞現像是因為整個道路上,不同車輛的加速不同步。當一條路排滿車的時候,即使行駛速度有一點點的波動,也會被逐漸放大,「波浪式」地影響到整個車隊的行駛。

愛范兒配圖

2015 年,Seibold 和他的團隊研究了自動駕駛汽車對減輕交通壓力(比如幽靈堵塞現象)的影響。他透過電腦模擬,來展示自動駕駛汽車是如何避免幽靈塞車現象的:即使車流中有很少的自動駕駛汽車,也能透過調節自身的行駛速度,來避免整個車流陷入壅塞。

只要有 2% 的自動駕駛汽車,就能減少 50% 走走停停的情況。

自動駕駛汽車的優勢就在於,能夠感知前方路況的變化。Seibold 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所預留的車間距更大,加速和減速都是經過一系列計算來決定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車流比較密的時候,會保留一定的車距,減少突然剎車的次數,從而減少對後方車輛的影響。

愛范兒配圖

從數學角度來看,這些「車流波」與爆炸產生的壓力波很相似,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09年支持的一個團隊還對其進行了建模,並將其命名為「加密頓」(jamiton)。即便是在那時,人們也認為應該通過技術來解決這種問題,並設想了一種未來場景:「通過電動駕駛助手這種硬件,以一種非常微妙的形式實現更加柔和的加速和減速,從而降低加密頓發生的概率。」這並非純學術性質的探討:加密頓會導致車流走走停停,可能引發事故,也可能導致車速嚴重放緩,偶爾還會引發嚴重傷亡。

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無人駕駛汽車這個重要節點,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交通擁堵。智能街道上行駛的汽車都將安裝傳感器,從而實現汽車的數據互通,也可以幫助汽車與中央網絡展開通訊。有些高級算法還能夠優化交通流量,而汽車則會為彼此留下合適的並線空間,提前預料到速度可能放緩,讓剎車燈永遠不再亮起。在這樣一個光明的未來世界中,汽車就像在生產線上行駛一樣,如同火車一樣首尾相連。

但我們或許無需等待。我們可能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技術,只需要將它們整合起來即可。

我們沒有人工智慧那樣快速的反應或註意力,我們也很難保持均速駕駛,而機器可以。

雖然在現有研究的實驗裡,自動駕駛汽車有著美好的前景,但是大多數人對於這種願景能否實現仍抱持懷疑的態度。同時,自動駕駛汽車對於交通壅塞僅發揮緩解作用,解決這一問題還要靠很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城市規劃、民眾素質、公共交通體系等。

愛范兒配圖

畢竟自動駕駛汽車還在初始階段,還有很多不可知和不可測的事,如果要讓自動駕駛全覆蓋,使每輛車保持均速或是車距穩定,還需要相同配置的車輛,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看來,自動駕駛取代手動駕駛的未來暫時離我們還很遙遠,暫時只能忍忍塞車了。

參考來源:

網路文章整理

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