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狂吃薑母鴨祛寒 醫師:小心越吃越失溫

只要氣溫下降,薑母鴨店或麻油雞店就會湧入滿滿的人潮,大家都會想去補一補身體看能不能讓身體暖和起來,但這的想法是錯的!醫師提醒,因為薑母鴨與麻油雞都加有酒精,一旦酒精下肚,反而更容易加入身體散熱,酒精濃度越高,散熱程度越明顯,此時若出現身體發抖的情況,就可能已經是輕度低體溫現象,需要盡快保暖,不然恐會有生命危險。

遇到天冷的天氣薑母鴨定總是湧入滿滿人潮。(圖/本報資料照)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生陳柏臣表示,天冷時身體會自動將手腳末端血管收縮,讓血液跑到身體的重要器官,例如心臟、肺臟等,產生保護機制,使得人體不易失溫,但喝了酒後,酒精反而會加速血管擴張,將熱能導往四肢,此時手腳感到溫暖其實是「假象」,其實你的身體現在正在散熱中,因此「喝酒取暖是錯誤的觀念」,酒精濃度越高,血管擴張越明顯,造成身體散熱的情況越嚴重,因此許多民眾喜歡在寒冷的冬天裡吃「有加了酒精」的料理,如薑母鴨、麻油雞,雖然在烹調過程中酒精會蒸發,但仍會有低濃度的酒精,在食用完2-3小時後才會漸漸的有身體發抖的狀況,酒精濃度越高發抖狀況越快出現。

醫師提醒喝酒祛寒是錯誤的觀念。(圖)

陳柏臣更指出,人體正常體溫在37度,只要感受到身體開始發冷、發抖就要特別注意,這代表身體體溫降了半度以上,如果下降了1度就會嚴重失溫,醫師強調,千萬別以為「輕度低體溫沒事」,因為若是沒好好處理,體溫持續往下降,演變成「重度低體溫的話,人會陷入昏迷、甚至器官運轉受影響導致身體的損害」,喜歡吃薑母鴨、麻油雞過冬的民眾要注意,可以建議店家酒精量加少一點或不要加酒;若有加酒的話,離開店之前的半小時至1小時可以先喝溫茶或溫水,這個動作是讓身體慢慢回溫,離開時要趕緊加上外套,尤其臉、頭、頸部血流豐富,散熱失溫會比較快,所以要特別留意這些部位的保暖,千萬不要吃完馬上就走。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