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書法中的平衡感?

如何掌握書法中的平衡感?

如何處理書法結構的平衡感?

我老師曾經告訴我一句話,書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平衡感,找到重心。

不要在乎筆法結構,那些都是熟練之後自然而然就有的東西。

一定要懂‘平衡’懂平衡之後,一個字,無論結構如何變,如何誇張,都是字。

歐陽詢的“本”

上奇下平。

但是重心都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個字感覺歪,但是平衡的。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其實就是一個天平遊戲,左邊是瓜果梨桃,右邊就是杯碟碗筷

碟子雖大,不過重量也就如同一個蘋果。

道理就是這樣。

比如中字,中豎長且重,就是重心的代表。

下邊“秋”

禾字靠下,且字小。火靠上,且字大。

如果用筆輕重沒變化,這哥組合一定是歪的。

米芾如何處理呢?

“中”的豎偏左,那麼“秋”右邊的“火”頭就靠上,補齊了中豎右邊空缺。

“火”的撇重,那“捺”就的適當抬起一些,不能跟撇站在一條線上。

讓撇掛著捺,產生一種“勢”一種平衡。

如同天平左邊是一個一斤棉花,右邊是一斤鐵塊一樣。

讓一斤鐵塊產生的“勢”的視覺感,去壓住左邊棉花的大面積。

這就是平衡。

所以行草書千變萬化,雖然左搖右擺,但是總是平衡的。

其調整在於筆墨的濃淡,輕重。線條的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布白,筆勢的收放等等。

都是調整平衡的重點。

當然,只要找到平衡感,一個字怎麼寫都是字,雖未必是書法,但一定是字。

這個很重要,但是好多人都理解不到。

學書法,一定先學會寫字,才學會寫“法”。

之所以眾多書家很多人都出自二王聖教,但是面目卻各有不同,單神韻類似,這就是原因所在。

如“初”

衣補旁輕,刀重。

所以雖然衣補旁靠下,刀靠上,依然是油平衡的感覺。

有一個小故事,雖然未必準確,但是可做示意。

就是一篇字裡沒和字的用墨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日”筆劃少,用墨就重,筆劃就粗。

比如“徽”筆劃多,所以筆劃就輕。

這樣“日”和“徽”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有平衡感。

再回到上圖“中秋”,如果“中”的豎很細,那麼秋還是那麼大,會不會感覺蛇頭虎尾?

其實,今人把書法的平衡感貫徹最徹底,也是最好的,是“流行書風”

今人寫傳統書風,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但是展覽形式的興起,讓大尺幅作品流行起來。用筆用墨粗糙,但是輕重平衡。

可能有一大塊墨豬,但是下一行就會有一大塊飛白來填補,對比。

使之平衡。

比如,現在搞日本少數字派的中國人,很多都是美院的。

為什麼搞美術的寫少數字派書法,會比專業搞書法的人寫的好呢?

就是因為美院的人對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強。

平衡感首先是視覺上的,也就是畫面上的,其次才會到字上。

當然,給大家舉例子,這些流行書風的例子,不是為了讓大家去學。

而是為了讓大家看“平衡”是怎麼產生的。

很多事物其實都是雙刃劍,是有益還是有害,關鍵是個人的理解。

我覺得流行書風其中對矛盾對比的放大處理,是比古人字帖更直觀的,也是更容易讓大家察覺到的。

所以沒事多看看未必是壞事。

當然,如果您很較真,說這種字就是一無是處,是垃圾,是糟粕,那就不必看了。

如果您說王鐸也是糟粕,那就看看趙孟頫

您覺得趙孟頫的字的平衡感,會比之前的作品更直觀嗎?

學字,還是動腦比較好,不要認死理,我特別欣賞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抓著耗子就是好貓。你說呢?歡迎文末留言討論哦!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