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玉米須」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我們都知道玉米好吃,但是你知道玉米須的用處也非常大嗎?玉米須可以作為一道中藥材,一把玉米須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一把“玉米須”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

      秋天,農民在收獲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須扔掉,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祖國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鹼。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

    

 玉米須,也稱玉麥須。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准》1985版(一部)收錄的常用藥材品種。     玉米須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獲玉米時采收,曬干或烘干。玉米須常集結成疏松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釐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玉米須主要化學成份】     含脂肪油2.5%、揮發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0.05%。還含隱黃素、維生素C、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還含大量硝酸鉀,a-生育醌     【玉米須主要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3.利膽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

    【制藥膳,可治多種疾病】     1、肝硬化: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3、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咯血: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後腹痛:玉米須50g,水浸20分鐘,後水煎取汁。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治婦女產後小腹攣痛,服後痛止,且乳汁增多。

    玉米須減肥茶     【選方】     ①治水腫:玉蜀黍須二兩。煎水服,忌食鹽。(《貴陽市秘方驗方》)     ②治腎髒炎,初期腎結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③治肝炎黃疸:玉米須、金錢草、滿天星、郁金、茵陳,煎服。     ④治勞傷吐血:玉米須。小薊,燉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紅崩:玉米須,熬水燉肉服。     ⑥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須燒灰,兌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須一兩。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⑧治原發性高血壓病:玉米須、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藥志》)     ⑨治腦漏:玉蜀黍須曬干,裝旱煙筒上吸之。(《浙江民間草藥》)

    玉米須白茅根湯     玉米須30克,白茅根30克,紅棗8個。用冷水浸泡以上三味1小時後,文火煎煮40分鐘,分兩次吃棗喝湯。可清熱利膽排石,適用於肝膽濕熱型膽石症。     石斛玉米須茶     石斛10克,蘆根15克,玉米須20克。上藥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可養陰清熱利尿。適宜少尿無尿伴口干欲飲,皮膚干皺,目眶塌陷症狀的癃閉患者。     玉米須薺菜湯     鮮玉米須30克,薺菜花15克,白茅根18克。上三味,水煎服。可以養陰清熱,涼血止血利水。尤適宜用於治療陰虛的尿血兼有水腫患者。     玉米須煮雞蛋     玉米須100克,雞蛋2個。將玉米須和雞蛋分別洗淨,加水同煮,蛋熟後去皮,復煮片刻,吃蛋喝湯。具有平肝清熱、利尿祛濕之功效,適用於肝郁氣滯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苡仁玉米須粥     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鮮玉米須15克,白茅根15克。先煮白茅根、玉米須,20分鐘後去渣,加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食用。可清熱除濕,利尿退腫。用於濕熱壅聚型結節性紅斑患者。

    1、糖尿病: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食豬胰飲湯,每天1劑。     2、腎炎水腫:取玉米須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每日1劑。     3、急性膀胱炎:取玉米須50克,車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溫服,每天2劑。     4、特發性水腫:取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劑,連續服1月。     5、妊娠水腫: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亳升,分兩次服,連服5天。     6、心血管疾病:取玉米須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大有裨益。     7、慢性前列腺炎:取玉米須6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天2劑。     8、消暑熱:在炎熱的夏天,用玉米須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以消暑清熱。     9、減肥:取玉米須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有減肥作用。

    臨床常用配方:     1.治急性腎炎:玉米須60g,西瓜皮30g,螻蛄7個,生地黃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劑,連服4~5劑,症狀消退後,服濟生腎氣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須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尿道感染:玉米須15g,金錢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4.治腎髒炎、初期腎結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5.治尿血:玉米須30g,薺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6.治高血壓,伴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黃梔子9g。水煎冷卻後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7.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須、太子參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眼。有黃疸者加茵陳同煮服;慢性者加錦雞兒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8.治膽石症(肝膽管及總膽管泥沙狀結石,或膽道較小的結石在靜止期者):玉米須、蘆根各30g,茵陳15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9.治糖尿病: ①玉米須60g,薏苡、綠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②玉米須30g,黃芪30g,山藥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麥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10.治慢性副鼻竇炎:玉米須曬干、切絲,與當歸尾干粉混合,入煙斗燃點吸煙,每日5~7次,每次1~2煙斗。(《全國中草藥匯編》)       11.預防習慣性流產:在懷孕以後,每日取1個玉米的玉米須煎湯代飲,至上次流產的懷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時為止。

    玉米須有利尿降壓功能       法一:將玉米須采下曬干,每次用30克玉米須干品煮水喝,也可加冰糖,一日3次,如果用鮮玉米須,有15克即可。       法二:每日取60克玉米須,煎水3碗,分3次飲服,可治高血壓。        法三:玉米須西瓜皮治高血壓法,取30克玉米須、12克西瓜翠衣,煎湯代茶常飲。

    ①治水腫:玉蜀黍須二兩。煎水服,忌食鹽。(《貴陽市秘方驗方》)        ②治腎髒炎,初期腎結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③治肝炎黃疸:玉米須、金錢草、滿天星、郁金、茵陳,煎服。       ④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須燒灰,兌醪糟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